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西風漸進,東風出走

作者:廖舜茹(寫於2003)

西風漸進
  泰國在兩次世界大戰與更早之前的大航海時代中,儘管與鄰國關係因著國際攻防而更加詭譎、緊張,不過泰國人卻可以自傲的說,泰國從來不曾淪落為殖民地。泰國主要族群傣族中的「傣」,即代表了「自由」之意。來到了地球村時代,泰國又成為老外眼中最有異國情調的國家。
  不過,世界脈動快速跳躍,曼谷也擠身國際都市之列,這也就意謂著西風逐漸登上泰國領土,帶動起一股西方熱。比方說,速食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衝擊比比皆是,泰國也無法避免捲入其中。
   目前星巴克在泰國境內已經超過三十家,可是年輕人的消費流行代表之一。7-11不僅是我們「方便的好鄰居」,也是泰國人方便的好鄰居,因為泰國的7-11超商已經超過二千家啦,差別是使用非自動門,記得用手推開店門,否則可是會不得其門而入。西方速食界的老大麥當勞老想瓜分米食市場,所以在泰國麥當勞的菜單中,可見米飯、炸雞與青木瓜沙拉的套餐,附加一杯可樂是一定要的啦。
     泰國人與排外印象很難扯在一塊兒,舉凡他們認為好的、美的、有價值的,皆可以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所以,重視與各國交好,歡迎外資加入的態度相當鮮明。只是在西風吹彿的當下,泰國人也不忘向外促銷泰式的美好。 

東風出走
  泰北的蔬果、東北的香米、中部與北部的手工藝品、沿海一帶的特殊調味料、南部的諸多小島,當然還有構成這一切的人文,泰式的諸多美好吸引眾多觀光客與投資客。藉著營造出自己的特色,這一切的美好正以大舉入傾之姿行銷全球。據泰國貿易部提供的數據,海外的泰式餐廳早已超過5,000家,甚至達氾濫的地步。所以,泰國人為保護自己的特色,政府方面也設置一些認可標準;比方透過「泰國外銷促進局」審核,通過泰式餐廳評分標準時,會頒發海外餐廳《泰國多樣精緻獎章》,該餐廳即可高掛《泰國品牌》標誌,表達其專業度。 
     泰國人也了解,取得正字標記才能進軍國際市場,所以正為泰國香米的正當性而傷腦筋。因為美國取得泰國香米原株研發,更以美國香米姿態回攻亞洲市場,讓原產地泰國東北一帶人民失去不少商機,所以泰國國內督促政府出面解決此事聲浪不斷。

愛上泰國的老外
  泰國有許多理由阻止老外愛上她;泰國的縟熱讓人前衫貼後背,泰國雨季的暴雨讓人措手不及,首都曼谷空氣污染問題不輕,交通阻塞在捷運建成之前乃是觀光手冊必定提到的。何況過去有段時間為避免外資的介入而設定諸多限制,比方與泰國人結婚才能取得房舍所有權,泰國女性與老外結婚將喪失物品所有權。不過,這些規定已經無法符合東西交流頻繁的現實,為了讓維持生計的商業活動得以運轉,已經放寬相關條例。
     現在的泰國,可是老外眼中的「Amazing Thailand」;割喉島女主角吉娜戴維絲為自己設計了一場泰式婚禮,游泳池內飄著乘載花朵與線香的芭蕉葉船。日本名時尚設計師高賢(Kenzo)在普吉島海邊的別墅,曾經是上流人士所津津樂道的饗宴,一來是高賢這位國際風尚設計師的品味出眾,二是此地雖充滿濃濃的泰國風情,卻又加入不少其他原素而自成一格,這可是受邀的親蜜友人才能見到。
     這些迷戀泰國的國際人士中,又以吉姆湯普森最為著名。鄰近曼谷的湯普森博物館處處可見湯普森的收藏,從中窺見他的品味。這位美國人原本任職於中情局前身美國陸軍戰略局而到曼谷任職,除役後他就留在當地,曾經參與曼谷東方酒店的復興計劃,最後他選擇當時冷門而鮮少人重視的泰絲為主力,經營並推廣傳統泰絲,為泰國人留下傳統的美好。奔波多年之後,他與友人到馬來西亞中部山區度假,卻在復活節那天獨自外出,從此在地球上失去蹤影。絢爛而精緻的泰絲之美,卻讓世人永永遠遠記得這位「泰絲之王」。

   保有自我就是國際化
  是否滿街都是國際連鎖店就是國際化?曼谷已經成為國際都會之際,泰國人如何看待國際化這件事?曼谷在高樓與橋樑不斷興建的同時,卻依舊保有以往的廟宇、皇宮,在找尋新道路的同時,能夠隨時與祖先的智慧對話。境內各族群另成風格吸引遊客之際,獨特的建築風格也反射泰國人融和的功力;以國人旅遊必定探訪的大皇宮主殿節基殿(The Chakri Group)為例,導遊會提醒您,這是為了紀念卻克里王朝百年慶而於1876年開始建造,建築主體採當時流行的英國維多利亞式結構,不過三頂式殿頂可是純泰國式,觀者莫不訝異其沉穩、優美而和諧的氣質。融合不同美學觀成了泰國境內建築不約而同的主旨,見證泰國人對國際化自有高超的因應之道。

  集結所有的美好
  把一切好的東西留下來做為己用,甚至演變出所謂的「泰風格」,這就是身處東西風交集漩渦的泰國人的高明之處。十九世紀初,中國青磁與印度錦鍛走過泰國歷史,今日泰國白底青花的食器隨著美食外銷各地,泰絲也移師國際風尚舞台。中國清朝的五色燒路經泰國土地,演繹為獨特的五彩燒磁器,成為許多人喜愛收藏的泰式餐具。
  因應國際化必須產生許多轉變,泰國似乎總是缺少了劇痛的時刻。相較之下,急於找出路的人反而容易失了方向,或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回歸本質並找出自己的特色,這才是國際化潮流之下的生存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