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條新幹線配合東京奧運於1964年開業,史上首度突破200公里營運時速的載客列車於焉誕生。這條通行於東京、大阪間的東海道新幹線,以全新標準軌距取代日本國內原有的窄軌系統,使得日本鐵道系統有了「新幹線」與「在來線」之別。
日本境內2萬300公里長的鐵路網中,80%的營運由日本鐵道株式會社集團(JR,Japan Railway Group)所掌握,乃是國體強制民營後形成的體系。JR北海道、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JR四國、JR九州與JR貨運共計7大公司的競爭與合作,造就列車意象在日本擅揚不墜。
新幹線在技術上的專精、安全上的堅持外,因應各地旅情與風土人情,因此著重在各列車的塗裝,造型之變化更是一絕,造型乃是以提升速度與舒適度為終極目的。超眩、超美的高速列車行駛於不同風景畫片的夢想,讓人如同小兒般數著指頭,想著哪一天終究要搭上新幹線,至於目的地,已是不重要了。
永遠的新幹永遠的新幹線:○系
1999年9月18日新幹線元老○系(KODAMA)自JR東海引退,但是它已永遠成為新幹線的代名詞。凡是提到日本劃時代的新幹線,無論書本中、孩童用品或是人們口中的新幹線,皆是指日本人心中永遠的新幹線──DC-3型飛機機頭造型的KODAMA。
最後的奔馳:100系
世代新舊交替讓100系大量取代○系,奔馳於東海道‧山陽線上,其中以「光明號」(HIKARI)為代表,總計生產了1,056輛。銳利的車頭曲線加上長條式車頭燈,讓它別具個性;V編列還包括4輛掛車,首見的雙層設計讓旅客可以在此用餐,推出之際可謂潮流新銳。不過隨著效能更強大的700系逐漸成為主力,100系最後奔馳的時日已不多。
北之新幹線:200系
200系別稱「北之新幹線」可謂實至名歸,為了因應寒冷的東北‧上越新幹線路程而開發的車型,200系衍然成為該路線的代名詞。最大的特徵當然是車頭下方展翅狀的鏟雪器,為了隔絕機器與雪接觸也拉高了車體,分離雪與空氣的裝置也是必要的設計。1999年則小幅改變車頭設計,塗裝也由原有的單一綠色改採更顯協調的藍綠色調。
鼓動新希望:300系
鼓動新希望:300系
在新幹線往返最頻繁的東海道‧山陽新幹線上,300系的身影乃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當初300系的研發,即是為了強化與航空器的競爭力,所以整體的輕量化是最關切的設計點;不但降低了車體也縮小了斷面,側面車身渾圓無凹凸,車窗面板也是利用鋁合金達到一體成型。車頂直斜而下的流線設計讓300系的「希望號」(NOZOMI)與以往大大不同,疾馳的身影虎虎生風,為高速列車果真帶來新希望。
迷你新幹線:400系
迷你新幹線:400系
由新幹線直接駛入在來線的「新在直通運轉」第一號,就屬山形新幹線上的「飛翼號」(TSUBASA)。為了因應直通東京的需求而並存著不同系統,將在來線外加一軌成了高速列車所需的1,435mm標準寬度。雖然時速可高達210公里,但車型比照一般列車略顯小一號,故有迷你新幹線之稱。「飛翼號」也是新幹線首度採用車頭開闔裝置,進行列車連接並行動作者。
最眩超特急:500系
最眩超特急:500系
要享受高速鐵路所帶來的速度爆發感,請搭乘營運時速高達300公里的500系。計畫監督者仲津英治先生表示,開發此款列車的靈感來自於多年參加野鳥保育工作,效倣飛行時寧靜無聲的貓頭鷹,去除集電弓外罩,另增加64處小突起以減少噪音;500系高速行經隧道引發壓力波的解答,來自在空中定點振翅,然後一股作氣俯衝入水捕魚的翠鳥,如箭的鳥喙減少可能產生的聲波。所以500系車頭鼻長達15公尺,競飆的風景或許會讓您感到暈眩,這就是冷冽寶藍的500系所帶來的未來感。
力大無窮:E1系
力大無窮:E1系
為了達到最大載客量、便利東京都外圍的通勤與通學族們,代表性雙層高速新幹線MAX(Multi Amenity Express)誕生了,載客量足足比200系增加了至少400%。氣體力學的車頭預防噪音功不可沒,為了在東京車站快速準備好回駛的工作,首度採用車椅自動回轉功能。除了滿足人們對新幹線高速的期盼外,雄赳赳的E1更回歸交通運輸的基礎點。
高速挑戰山巔:E2系
「淺間號」(ASAMA)行駛於長野新幹線上,抵達旅遊勝地輕井澤之前,必須克服高速攀登山脈的瓶頸。出高崎就得與急坡奮戰,至輕井澤的直線距離34公里內,得急速攀爬850公尺。對抗側面氣流阻力的玻璃和圓弧形車頭,加上有力的引擎,終於實現高速行駛山巔的夢想。沿線多滑雪場,故車廂內也有收納器材的體貼心意。
飆風處處:E3系
E3系的「小町號」(KOMACHI)通常與他種新幹線並連由東京出發,然後獨行於在來線上的秋田新幹線,故速度彈性相當大。與E2並連時最高飆至時速275公里,行走於多處轉彎與爬坡的在來線時,仍以時速130公里傲視群雄。縮短車長為20公尺,並採用單臂集電弓等,都有助於高速行駛。
叫我第一名:E4系
飛奔各處的可達鴨:700系
車頭造型有趣之至的700系對旅客有3大宣言:為了達到「舒適空間」將車體內部填裝防音器材,利用sky hook抑制晃動理論快速調整至最舒適程度。為了「融入環境」減少噪音,採用長9,2公尺長、與神奇寶貝中可達鴨類似的新款車頭,流線形集電弓與罩子還有車座下方機械的凹凸最小化,皆是努力研發的。「提昇性能」目的由電力消費僅達100系的84%清楚得知,卡門渦流(Karman ortex)脫離現象大幅抑制車尾離心力問題。700型已成為日本的主力車種,也將堅持對旅客的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