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台灣藝術文化新殿堂:奇美博物館

※原刊載於長榮航空機上雜誌《Verve》台灣印象單元,遷址囉
 
 
  位於台南縣仁德鄉的奇美實業公司,不但在ABS(特殊用工程塑膠)製造業享有世界級龍頭的地位,更秉持著董事長許文龍先生「企業乃追求幸福生活的手段」理念,成立「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為民眾蒐羅許多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並且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當初建構一座綜合博物館的想法,來自於企業家想回饋社會的善心;許文龍先生希望藉由親近藝術品,拉近民眾與抽象文化間的距離,所以奇美實業公司將年度盈餘的百分之十,捐贈給基金會做為奇美博物館典藏藝術品與推廣藝文活動經費的來源。當經費來源穩定時,館方自備人才朝著樂器、兵器、自然史、古文物與西洋藝術等五大目標進行收藏。1992年開館至今,中外專家認為奇美博物館中西洋繪畫與雕塑方面的典藏,乃是私人收藏中難得的精彩展出,兵器、自然史與樂器方面的質與量也博得許多驚嘆號。每年六十餘萬人次並不斷增加的參觀人潮,則是證明奇美博物館可是「叫好又叫座」。
 
  目前博物館的努力方向一是充實館藏,二是興地收藏。豐富的收藏是博物館最重要的根基,以往英國國寶級畫家高奇(Thomas Cooper Gotch)作品《信息》(The Message)轉往奇美博物館時,曾引起英國政府的關注。一口氣買下美國亞歷桑納州私人博物館內的哺乳類與鳥類典藏標本,向法國收購古兵器,改變法國人對台灣只購買軍火的印象,這一切作為都是本著回餽社會的心,故奇美博物館有了不凡的形象。興地收藏則是期待博物館能夠大幅擴充,讓不同性質的館藏都能夠有理想的陳列方式,期許自己能夠為打造台灣藝術新殿堂盡心力。

  奇美博物館對蒐購有既定原則;以西洋藝術典藏為例,收購目標是完整呈現整體西洋美術史。當館方擁有拉突爾(Henri Fantin-Latour)的人物畫,未來將找尋拉突爾最為人稱道的花朵主題。至於中國文物的收藏原則,強調中國文物應在當地保存,所以古文物館的中國文物都是由外國人手中買回,不向大陸或者香港收購。
  
  為了充份發揮教育的功能,自然史館所陳列的古生物化石,乃是根據國、高中的生物與化學課本內容來蒐集,當古代生物與現代生活連接,學生們印證學校所學也體會學習無窮的樂趣。
  
  奇美博物館也是世界古董小提琴的重心,讓演奏家無力承購的小提琴,可以借由館方的出借制度再發出美妙樂音。除了每年舉辦人才培訓提供獎學金,並與學術單位洽談合作,讓館方收藏品作為學術研究的教材,希冀學術界的專業知識可以經由此法與館方實務經驗做交流。館方還進行所謂「文化下鄉」活動,經常將藝術品外借社教機構或者百貨公司展覽,達到館際交流與親近民眾的功能。
  
  基於上述背景所蘊釀出的奇美博物館,您可以走近她,欣賞她,了解她,於是您或許能夠體會她與眾不同的氣質,乃是合諧與善良所創造出美感,這不也正是藝術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