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台灣 屏東
蝦子的美味,不僅僅在於蝦肉的鮮甜Q彈和口慾的滿足感,蝦頭的「蝦膏」,更是饕客中的饕客視為珍饈!但是,近幾年來,在「養生」資訊的普遍流傳下,往往將蝦膏視為「膽固醇來源」和「過敏元寶庫」的萬惡罪魁,更甚者,一些資訊作者還要求消費者「直接將蝦頭摘除」而後快!事實真的至如此?
嚴格說起來,「蝦膏」這個名詞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部位。說穿了,就是蝦子頭胸部裡面,生殖腺體、肝胰臟和一些臟器,經過烹煮之後,呈現膏狀的物質。若是蝦隻處於健康且生殖腺體飽滿的情況下,蝦膏呈現半凝固的果凍型態;反之,呈現流動的膏狀液體。若是以新鮮度來衡量,前者較常出現(當然,前提是沒有浸泡藥劑保鮮)。
蝦膏的顏色從綠褐色、褐色、褐黃色、橙黃色到橙紅色…等皆有之。影響蝦膏的顏色除了健康狀況和生殖期之外,主要和蝦隻生長的環境和取食的食物有關。主要的顏色區分如下:
綠色的蝦膏:主要蝦隻攝時大量的浮游性藻類,或是以浮游性藻類為主食。這類的蝦隻常常出現在野放或是顯少餵食的養殖蝦體。
綠褐色到黑褐色的蝦膏:主要是生活在泥土質或是池底有機質含量頗高的水域。這類的蝦隻,大量撿食池底的有機質(常常是黑色的有機質),伴隨著蝦隻的「沙腸(消化道)」也是呈現粗黑的現象。這類的蝦隻常常是和魚類混養的蝦隻為主。
黃橙色到橙紅色的蝦膏:就是蝦隻處於繁殖期或是營養條件較佳的情況下,所反映出來的蝦隻品質。這類的蝦膏鮮甜清香,且富含「蝦紅素」一類的好東西。常常出現在以優良的養殖環境和提供優質的飼料所單養成的蝦隻,在烹煮時,也常常可以發現浮出橙紅色的蝦油或是蝦紅素。
蝦膏其實沒有背負「原罪」條件的必要,但是,因為養殖環境惡化,或是處理和運輸條件未能符合合理冷鏈的要求,而導致蝦膏中的過敏原成為消費者健康上的負擔。或是腥臭味過重的蝦膏,導致吸吮蝦頭的享受,成為被迫忍受腥臭土味的負擔。再者,一直被灌輸「膽固醇」影響健康的錯誤觀念下,認為蝦膏中的膽固醇是有危害人體健康的(待續討論)….等現況,都不是必然而無從選擇的!

好的蝦隻,也會有好的蝦膏品質!選擇好的蝦隻,就有機會享受蝦膏的美味和其中的營養成分所帶來的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